17 April 2009

創意!?

在二零零九年四月十七日,一位名凌羽一(原名許奕暉)的人,在信報發表了一篇跟創意有關的文章。讀畢,只覺一派胡言!這,就是觸點體驗管理中所說的負面信息體驗。而負面信息體驗,通常都源于人。凌羽一是最好例子。

更有趣的是,當我在他的Facebook留言後,他竟接受不了直接的反饋,把我從他的朋友名單中刪除掉。難道這就是所謂“企業培訓家、企業顧問、大學講師、「補習天皇」、中學教師、營銷總監、節目主持、專欄作家、財經記者、推銷員等”應有的風範嗎!?上善若水,此人差之遠矣。

其文如下。

原文:大學的課堂上,學生問我:「老師,能否為『創意』下個定義?」我說:「『創意』不是一門有理可依的精密科學,它是一門不能明狀的唯美哲學。『創意』就是『創意』。老子云:『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』如果真的要強行為『創意』下個定義,那麼這樣的『創意』,便不是『真正的創意』了。」

體驗:不是有理可依,但卻又精密唯美。。。這是啥玩意兒?自打嘴吧、相互矛盾,不知所謂!最可悲的是,凌羽一把簡單事情複雜化,以爲搬了老子出來,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就能瞞天過海,只可惜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。這樣一來,反而讓我明白到創意從來就不是高深理論,而是實際行動。

原文:學生聽後似懂非懂,我在白板徐徐寫上「創意」二字,然後道:「『創』字由兩部分組成,左為『倉』,右為『刀』,意思是要成就『創意』,我們必須先在腦袋的『倉』大量積存不同概念,然後用思考的利『刀』把它們一一分解,再重新組合。『意』字由『立』、『日』、『心』三個部分組成,意味佇『立』『日』光之下的東西,其實絕無新事,只要用『心』便能細味到平凡中的真奇。」

體驗:難道這樣就不是給創意強行下個定義?

原文:念大學時,有幸遇上兩位恩師:著名編劇家劉天賜教授和著名作家陶傑(曹捷教授)。他們對「創意」的見解,令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。劉教授認為,「創意」其實就是在前人的「好橋」之上看出特定「式樣」(pattern),予以歸納,重新整合,再行包裝,根本沒有什麼所謂的「新穎不新穎」。曹教授則以為,「創意」就好像一雙「天眼」,教我們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,成就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。而要練成這雙奇妙的「天眼」,我們必須要多見識,勤歷練,方能觸類旁通、舉一反三,最後達至創意泉湧的化境。

體驗:陶傑這人心術不正,就連菲律賓也選擇避之則吉。凌羽一既出自其門下,也就難成大器!倘若能青出於藍,就成大小不良為害人間!而且,劉天賜和陶傑也算不上是創意的佼佼者。如果想多了解什麽是創意,還不如讀一下愛德華。德。博諾(Edward de Bono)和李天命的書。

原文:思考大師東尼.布贊(Tony Buzan)及雷門.金(Raymond Keene)在他們的著作《天才之書》(Buzan's Book of Genius: And How to Unleash Your Own)中,以科學的方法評選人類史上的頂尖天才,並依名次排列。結果,博學家達文西(Leonardo da Vinci)力壓群雄,位居榜首。達文西同時是出色的藝術家、天文學家、物理學家、數學家、發明家、解剖學家、工程師和建築師。他憑着無窮的「創意」在不同領域取得空前的成就。多位學者曾經研究達文西的筆記簿,發現他思考時,總喜歡先分類列出不同的單項,然後天馬行空把這些單項自由混合和搭配,萌發出千千萬萬的新猶。

體驗:達文西可能沒想到,幾百年後竟有人把他的非凡成就與創意拉上關係?創意是其中一原因,但更重要的可能是好奇心。

原文:「日光底下無新事,脫袍換錦見新天」──只要細心觀察和分析,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廣受讚揚的「創新點子」,其實也是由兩個、三個、甚至更多個的「舊概念」整合而成。港鐵在東鐵、西鐵和馬鞍山線列車播放的「新聞直線」,也不是把九巴的「路訊通」搬到列車上,而是與有線電視洽談,請他們為頻道提供節目內容。這樣一來,不但為有線電視帶來一個更廣闊的宣傳平台,也為乘客提供免費的新聞及娛樂資訊,更為港鐵帶來可觀的廣告收益,成就「多贏」。太興燒味餐廳集團的「原味冰鎮奶茶」,不就是把港式奶茶和傳統「冰鎮酸梅湯」的概念結合而成,吸引行家爭相仿效,掀起了香港奶茶文化的一股新熱潮。必勝客早前的「三國風情批」,也是啟發於經濟學的「邊際收益遞減律」(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),把鴛鴦炒飯以及健達(Kinder)出奇蛋「一次過滿足晒三個願望」的概念,融注在「港式比薩餅」中,為客戶帶來更多的附加價值。

體驗:這一段真的是誤人子弟。如果創意有邊際收益遞減律,那根本就不是創意!很明顯,凌羽一根本就不了解經濟學!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,就公開的語無倫次,實在是人神之所共忌,天地之所不容。

原文:「創意」這一門玄妙的學問,要用心去學,但卻不需要刻意去學。若只是為了跳出傳統的框框,而盲目去追尋新的點子,我們的思想只會掉落到另一個框框裏去。大多數的創意課程一般只把重點放在「思考工具」的研習,卻忽視了「創意本源」的內蘊。劉勰在《文心雕龍.神思》中說:「積學以儲寶,酌理以富才。」要真正透達練成「創意」的精蘊,我們必須要由最根本做起──用心去觀察、積累、思考和細味生活中的一點一滴。這樣才能練成那雙奇妙的「創意天眼」,洞悉一道又一道「意料之外,情理之內」的智慧靈光!

體驗:怎地又來了一個天眼?這,可能就是凌羽一的所謂創意—垃圾創意!

No comments: